来源:人民网 发布时间:2016-11-07
11月3日晚,伴随喷薄而出的烈焰,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,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——这已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发射。今后的长征五号将会很“忙”,2017年底的 “嫦娥五号”发射任务,2018年的空间站工程发射任务以及2020年前后的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可能都得靠它。
而随着长征五号将中国火箭运载能力带入国际先进行列,中国的商业火箭发射业务也将很“忙”。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发展背景下,中国商业火箭正在开启全新征程,让中国航天品牌在世界进一步打响。
■凤凰涅槃“长征”路
1970年4月24日,伴随一声巨响,中国用自己第一枚运载火箭“长征一号”,将 “东方红一号”人造卫星发射升空,自此,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可以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。
为何将第一枚运载火箭取名“长征”?这是中国早期火箭设计工作者们有感于毛泽东《七律·长征》里的诗句,寓意中国火箭事业如长征一样,克服艰难险阻,终将取得胜利。如今看来,“长征”一词在不经意间,也成为30多年来中国火箭商业发射崎岖之路的现实写照。
1985年10月,中国开始进入国际火箭发射市。沙こ枪ひ底芄咀魑酝獬邪,在国际上承揽商用卫星发射业务。1987年8月,中国首次为外国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,这可被视作中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的萌芽。而真正实现对外商业发射则是在1990年4月,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制造的“亚洲一号”通信卫星,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讲,这一天值得铭记。在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外宾的注目下,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“亚洲一号”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,其精度创下了用户以往发射31颗同类卫星的新纪录。自此,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三个分享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蛋糕的国家。
然而,起步时的成功喜悦并未持续多久,失败的阴影就已开始笼罩。1996年2月,“长征三号乙”火箭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卫星,在起飞不久便星箭俱毁。同年8月,“长征三号”火箭未能将“中星七号”送入预定轨道。两次失败,让中国商业卫星发射陷入低谷。
中国航天人意识到,挽回长征火箭的声誉,根本出路是提高火箭可靠性。为此,他们重新制定了“72条”、“28条”和“质量归零双五条”等一整套管理规范。1年后,“长三乙”恢复发射,在为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发射点火的一刹那,所有工作人员屏住呼吸。最终,卫星被成功送入轨道——中国商业火箭凤凰涅槃时刻也重新到来。
在1997年到1998年两年间,“长征三号乙”运载火箭连续4次发射成功,这使一些国外用户重拾对长征火箭的信心。而此后的10多年里,100余次的发射,高可靠性让长征火箭享誉世界。
“中国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、担当与毅力,在商业航天历史上打造了‘长征’这一国际知名运载火箭品牌,打破了航天强国的商业发射绝对垄断地位。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说。
■ 安全可靠创品牌
今年9月,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上,一团火球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掀起热浪——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“猎鹰9号”火箭在进行静态点火测试时发生爆炸,这给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带来了沉重打击。而在早前的2014年,美国轨道ATK公司的火箭在为空间站送货时发生爆炸,为国际商业火箭发射笼罩了一层阴影。
对于全球客户来讲,商业发射最让人担心的是火箭质量。长征11号运载火箭项目总指挥杨毅强指出,可靠性、性能、成本之间要寻求平衡点,这是商业航天的重要任务,但“可靠”始终是第一位的。无论怎样商业化,“安全”始终是中国航天人最重视的品质。
在全球商业火箭发射市场上,安全性值得所有中国航天人引以为豪,也成为塑造中国商业火箭品牌形象的代名词。近20年来,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一直居全球之最。据统计,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,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8次发射,发射成功率高达97%左右。而从国际上来看,从1957年到2015年,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,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.5%。首屈一指的安全性能让中国火箭的底气日益凸显。2011到2015年间,中国航天共进行了86次发射,包括4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、2次探月工程任务、10次北斗导航工程任务和10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,相较“十一五”几乎翻了一番。
同时,中国也不断拓展航天国际化的产业链条。自2007年,中国成功发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,首次实现整星出口以来,中国航天开始由单一的火箭供应商,向完整配套的一揽子发射服务提供者的转变。据不完全统计,迄今中国航天已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卫星发射和搭载服务。
■ 商业火箭新征程
“就是这款火箭,预计在今年12月帮我们发射一颗卫星。”在珠:秸沟恼固ㄇ,长光卫星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栋指着“快舟一号A”火箭,对媒体如是说。
今年的珠:秸,商业航天被频繁提及,而首次亮相的“快舟一号A”运载火箭因发射周期短,成本低,成为展会焦点。据中国航天科工珠海航展新闻发言人吕晓戈介绍,“快舟”火箭在商业发射领域竞争优势明显,其起飞质量较同类产品降低约20吨,仅此一项即可直接降低发射成本约1000万元人民币。
“快舟一号A”火箭是中国商业火箭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如今,航天产业正逐渐走向大众消费时代,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都在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发展。据今年6月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《2015年航天报告》统计,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已经增长到约3300亿美元,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%。作为世界主要航天大国之一,中国在全球航天发射市场上自然不会缺席。
就在今年,中国商业火箭市场上迎来两个大动作,航天系两大集团——航天科工集团、航天科技集团相继成立商业火箭公司,以“快舟”、“长征”两大品牌推动中国商业火箭发射进入新阶段。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二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表示,中国已具备发展商业航天的基本条件和能力,2015年中国航天实施2次国际商业发射和4次国内商业发射,目前已有的技术优势使中国在发展商业航天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。
然而,大量成就的获得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航天市场上拥有绝对优势,中国目前仍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阶段。从全球商业航天发射领域来看,目前欧美公司仍占主流,尤其是美国,除波音公司等传统巨头,私营企业近年来也在崛起。而中国的商业航天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、各自为战、工程经验欠缺等问题。
这意味着,中国在商业火箭领域赶超欧美大国,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。而伴随着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和“一带一路”等机遇,中国商业火箭将在“长征”路上铿锵前进,续写新篇。
本文摘自:《人民网》